“第一性原理”的局限 By Qgenius2025年10月12日2025年10月12日观点洞察 所谓“线性思维”,简而言之就是原因A导致了结果B。但这种思维模式稀松平常,很少有人会把其视为珍宝。 但“第一性原理”就不同,这五个字天生就散发着智慧的光芒。据说上可追溯至亚里士多德,而首富埃隆·马斯克更是“第一性原理”的忠实拥趸,因此也让众多企业家趋之若鹜,奉为圭臬。它将复杂问题拆解、深入,直至找到最根本的问题,然后以此为基石,逐层构建解决方案。然而无论这里的步骤如何复杂,动作如何妖娆,只要你“忽略”其中的各种花枝招展,最后其实讲的还是同样的故事:原因A导致了结果B。正如鹰飞得再高还是鸟类。“第一性原理”的潜台词就是:只要找到终极原因A,就能得到期望结果B。本质上,它就是“线性思维”。但真实世界中,我们面对的都是系统。在“系统思维”看来,因果相蔓,循环往复。所谓因果,本就是一体。甚至许多系统中的因果关系是人类无法认识和理解的。我们凭着“线性思维”想在系统的迷宫里寻找“第一性”,结果往往是一无所获。说的再明白一些,即使偶尔“第一性原理”会“成功”,其实只是“瞎猫碰上死耗子”,碰巧“撞”到了系统中的“杠杆”。但从“系统思维”角度看,“杠杆”通常都只是一个临时的答案,长远看还有可能是错误的结论。“第一性原理”不是创新的绝对真理,但我也并不想完全否定它。很多时候,它是一个有用的方法。但像所有的方法一样,它也有缺陷和边界。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:当我们使用“第一性原理”时,先要明确问题是否适用这个方法。并且学会假设自己的结论有可能出错,或有局限性,勤勉反思复盘。这样我们才有机会真正拥抱创新。 在线咨询 提示:系统优先提供真人服务。非工作时间或繁忙时,会由 AI 生成回答,可能存在错误,请注意甄别。 提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