氛围编程(Vibe Coding)的十大原则

氛围编程(Vibe Coding)是软件开发的一次范式革命。其核心是让开发者从编写具体的代码转变为定义清晰的意图和规范,并由AI自动组装和执行这些意图来构建和演化软件系统。这篇文章为氛围编程(Vibe Coding)提供了一套前瞻性的开发指导原则。这些原则在带有积极和理想色彩的同时,也不可避免地依赖着未来的发展(如模型能力、安全治理与工程工具等)。因此,在我们看来,它们可以被视为一套鼓励思考、讨论、探索和实证检验的“工作假说”,而不是已经完全成熟的工程教条。
一切皆数据

模型参数、意图提示词、AI 生成的代码、运行日志及策略配置,本质上都是待统一管理的数字工件。因此,随着Vibe Coding的发展,我们也需要建立一套统一的数据治理体系,覆盖权限、版本控制、血缘追踪、合规性与审计要求,统一数据治理。

避免数据删除

在遵循隐私、法规和成本要求下,程序应尽量避免删除数据,包括代码本身,以便尽量不让信息丢失。让数据在“时间机器”保护下可以随时复原。

代码是能力,意图与接口才是长期资产
开发工作的重心将从传统“源代码文件”迁移至高层次的“意图描述”(Prompt、Policy 或严格规范)。代码往往是一次性消耗品,可能是为特定时刻生成的一次性产物,也可以随时由AI按需重塑或替换。我们的精力会聚焦于提炼和维护那些具有长期价值的“黄金契约”:清晰的提示词等意图规范、稳定的接口契约,以及不可妥协的安全与合规准则。
不手改代码

我们应当把现在的提示词看作过去的代码,把现在的代码看作过去的可执行文件。尽可能杜绝手动修改代码的习惯,而将提示词等意图、接口规范等作为修改的对象。

用标准连接一切能力
采用标准化通信协议(如未来的 MCP 及其演进版本)、统一的数据结构(Schema)与语义层,确保系统内不同的程序(包括智能体和模型)能力能够在同一、安全且精准的语义基础上进行高效的协作与互操作。
AI 组装,对齐人类

软件与业务流程的组装和连接主要交由AI完成。AI 根据能力描述与意图规范,智能地选择、编排和连接各个组件。人类则是定义宏观目标、划定约束边界的最高主体,并在发生冲突或需要价值判断时,拥有不可动摇的最终决策权。

依靠自组织的微程序来“搭积木”
能力单元是微程序,我们甚至有意控制AI开发程序的规模,依靠能力单元自组织“搭积木”来构成更大的系统。系统的形态不再是预先固化的架构图谱,而是由众多程序在既定策略约束下,实现动态的自组织与协同。架构设计的核心使命,转变为定义“能力种类、约束边界以及其演化规则”。
验证与观测是系统成功的核心
衡量任何 Vibe System 可靠性的首要标准,在于其行为的高度可观测性、严格的可测试性以及清晰的可追责性。这些验证与观测机制构成了系统成功的核心保障。
人人编程,专业治理
通过掌握Vibe Coding方法,业务/管理等非专业用户乃至智能体本身,都能参与到程序(能力单元)的创建或组合中。而专业人员的角色则得到升华,专注于安全审计、生态治理、关键基础设施的维护与核心标准的制定。
从软件工程到软件生态
专业软件人员关注点从单个项目转向生态:标准、治理、合作、激励、信誉、资源调度与协同演化。我们要提升至整个软件生态系统的繁荣与治理。

在线咨询

提示:系统优先提供真人服务。非工作时间或繁忙时,会由 AI 生成回答,可能存在错误,请注意甄别。